大武口_大武口天气预报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大武口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大武口的话题吧。

1.大武口站的历史

2.大武口区的行政区划

大武口_大武口天气预报

大武口站的历史

       为了搞清为何有大武口这样一个难懂的名字,我只好钻进故纸堆中寻找答案了。有山必有口,有山必守兵。翻开《嘉靖宁夏新志》可以看到“关隘”中的打磑(音“围”)口条目,里面写着:“在平虏城西北,沿山诸口,虽通虏骑,尚有险可凭;北则打磑,南则赤木,旷衍无碍。打磑旧有三关,自正德五年以来,渐至颓圮。套虏由东而西,则取捷径于此口以出;由西而东,则取捷径于此口以入。”在清同治二年五月(公元1863年7月)的文献中,首次出现“达武口”,后逐渐演变为“大武口”。但我还有一种猜测,在“打磑口”后,书中还提到一个“阿武坡口”,这之间是否也有一定关联呢?

       由于大武口紧邻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沙丘起伏、野草丛生,俗称“明沙梁子”。新中国成立后,勘测人员惊喜地发现:不毛之地大武口原来是广储煤炭的宝地。这里的煤炭以其高发热量、高含碳量、高化学活性、高强度、高比电阻、低灰分、低挥发等优良品质,被誉为“太西乌金”,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享誉世界。随着石炭井、汝箕沟和呼噜斯太矿区煤矿的开发,这块位居三矿之中的荒地被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选为驻地。随后,一批工矿企业先后迁到这里,并兴建了一些新企业,被称为“工区”。1973年6月,才成立了大武口区,区域面积不大,人口不过5.5万。后经过两次区划调整,区域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加了5倍。

       随着煤炭运输量的日益增大,修建铁路就成为必然。这就是今天的石汝支线(原名平汝支线,平罗站现更名为石嘴山站)。石汝支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和石嘴山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内,系潮石支线与汝箕沟支线的合称,全长82.6公里。潮石支线起自包兰线的平罗(曾名潮湖)站,终点为石炭井煤矿的大磴沟站,长35.2公里;汝箕沟支线自大磴沟站向西,经呼鲁斯太煤矿南折至汝箕沟煤矿的汝箕沟站,长47.4公里。

       潮石支线于1959年5月至1960年底,由兰州铁路局施工,1961年1月移交西北铁路工程局施工,7月铺轨至大磴沟,8月临管运营,1966年1月移交兰州铁路局正式运营。汝箕沟支线1966年2季度开工,1971年3月铺至终点,并临管运营,1971年11月移交兰州铁路局正式运营。

       大武口站最初设计为石汝支线和汝箕沟站的联轨站,定为编组站,潮石支线建设时改为中间站,后来汝箕沟支线虽不在此接轨,但作业量增加,又改按编组站设计,设计到发调车线11股及机走线、客车底停留线、站修线等,还有转向三角线和货物线。

       当历史进入到2006年时,大武口站已有货物线4条、段管线1条、专用线13条,成为兰州铁路局较大的装卸站之一,被兰州铁路局确定为战略装车点。该站担负着石嘴山市境内的煤炭和煤炭制品以及矿山机械和农产品等运输任务,年货物发送量1200万吨,日均装车530万吨,占宁夏地区铁路总运量的40%以上,并与3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运输协作关系,为大武口、石嘴山甚至宁夏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实,大武口也不光是有煤,还有不少景观。距离大武口五公里,贺兰山脚下,就有一座北武当庙,又名寿佛寺,素有“山林古刹,西夏名兰”之谓,是我国一所道、佛合一的著名寺庙,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尤其在每年几次传统的庙会上,远近各地的朝山拜佛者云集,盛极一时。

       大武口西北部,贺兰山东麓北端韭菜沟和归德沟之间的山前洪积山坡上,有一个占地面积万亩的森林公园。另外,还有北长城,俗称大武口长城。这段长城西起贺兰山枣儿沟,东到黄河岸,长约25公里,是明朝为防御蒙古部落侵扰而建的,为著名的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

       过去,在宁夏工作的铁路人把走背运、事情搞坏了戏称为“进沟”,因为当时的平汝支线的汝箕沟、白芨沟等地条件十分艰苦,大家都认为在单位表现不好,才被领导“发配”到“沟里”。当然也有的人经过不懈努力,从“沟里”出来,成为工作中的佼佼者。现在,由于煤炭价格持续走高,过去的“进沟”,又变成了“香饽饽”。

大武口区的行政区划

人口流失。

       中国最早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有晋代(291-306) “八王之乱” (307-312)引起的移民,大约 90 万人被迫迁徙定居南方。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原士族、富户、大户相继南迁。

       1949年,大武口境域属离石县四区;1984年9月,由大武公社改为大武镇。截至2018年末,大武镇户籍人口为34057人。截至2020年6月,大武镇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二村。

        大武口区成立于1973年6月,辖2个经济开发区、10个街道、12个行政村和47个社区。其中,2个经济开发区、10个街道为:长胜街道、朝阳街道、人民路街道、长城街道、青山街道、石炭井街道、白芨沟街道、沟口街道、长兴街道,锦林街道;星海镇,隆湖经济开发区。

       2012年,将全区47个社区调整为51个。 按地貌成因和地形特征,可分为洪积扇、风沙地、湖泊和湖泊洼地。

       洪积扇是由贺兰山汝箕沟、鬼头沟、武当庙沟及大武口沟口等所形成的洪积扇组成,海拔1108-1148米,总面积约为112200亩。洪积扇上部多为砾石堆积,有效土层薄,植被稀疏,产草量低,地面坡降较大;洪积扇中部坡降较缓,有一定的有效土层,有效土层较厚的区域,如长胜、潮湖、原矿务局所属农场,多已垦为农、林用地,有效土层薄的地区仍为天然草地和荒地;洪积扇末端即扇缘一带,地面平坦,土层深厚,第二农场渠西侧有灌溉条件的土地多为农田。

       风沙地是在分力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按其移动的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浮沙地。风沙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中下部,第二农场北侧,面积约31000亩。基本为荒地。

       低洼地主要是指隆湖开发区的碟型洼地和第二农场渠两侧的湖泊洼地,总面积约为67230亩。由于四周高,中间低洼,自然比降为1﹕5700,自然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非灌溉季节,地下水埋深在1米左右。土壤盐渍化重,表层土壤(0-20厘米)盐分含量大于3克每千克。

       湖泊水面主要为星海湖和渔池,面积为 50300 亩,主要功能是防洪蓄洪、生态景观与水产养殖。 大武口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据大武口气象站历年的资料,本地区主要气候要素有以下特点:

       光能资源丰富、太阳年辐射量平均为3850-6036兆焦耳/平方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00-3100小时;热量丰富,≥0℃积温年平均为3670-4177℃,≥10℃积温年平均为3268-3630℃,对农业生产有利。

       大武口地区干旱少雨,近十年平均降水量为199.6毫米,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配不均匀,雨季(7、8、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6.6%,旱季(12、1、2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5%,雨季降水量为旱季降水量的66倍左右。蒸发量大,年平均蒸发量为2203.7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11倍。大气相对湿度低,年平均仅为50%左右,干燥度大于4。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多年平均气温为9.4℃,一年中以一月份的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5℃,以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4.0℃。极端最低温为-22.7℃,极端最高温为37.1℃。气温年较差平均为12.2℃-14.0℃,比引黄灌区内部要高,十分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无霜期短,多年平均为139-170天,比引黄灌区内部短。

       大武口地区地处贺兰山东麓,暴雨山洪多发生在7、8月份降雨集中季节,日降水量≥25毫米的大雨天气每年一遇,日降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气,每三年一遇,最大日降水量132.9毫米,每遇大雨、暴雨,即引起山洪发生。

       大于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有22天,最多达56天,最大风力达十二级,大风多出现在3-5月干旱最为严重的季节,因此,常伴有沙尘暴出现,年均沙尘暴日数为11天左右。

       本地对农业危害较大的是晚霜冻,当晚霜冻出现在四月底五月初时对经济林、露地菜的危害较大。冰雹危害常在6-8月份,对农业影响较大。 截止2013年,石嘴山市贺兰山东麓综合可利用水资源为7734万立方米,大武口区内也有一定储量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

       地表水资源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本地区年均降水不足200毫米,且降水量在全年内分配极不均,季节变化比年际间变化大,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贺兰山麓是大武口区重要的水源地,降水量较大,年均降水量高达430毫米,加之有一定的水源涵养功能,其大气降水被截留为山泉水,大武口区有山泉上百眼,流量较大,水质好,灌溉农田万余亩,直接利用率低,约为30%,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第二农场渠是大武口的主要引黄灌溉干渠,年均引水量1.45亿立方米,在境内长约14.8公里,是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

       地下水

       石嘴山市贺兰山东麓地下水资源储量年均为0.63亿立方米,大武口区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已打灌溉机井62眼,人畜饮水井3眼,其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2006~2010年,大武口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5.8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8.46亿元,年均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0.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82.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三次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4.3%、15.1%和1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8564元增加到2010年的45553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0.93亿元达到2010年的3.38亿元,年均增长33.9%。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5∶65.4∶33.1调整为2010年的0.7∶64.3∶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油香

       回族民间传统的食品,是回族对油饼的一种特殊称谓。当家里来了贵宾,或给孩子过满月,过百日、割礼、结婚等,要炸油香庆贺。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忌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馈赠邻里乡亲,互相品尝,祝贺节日。

       宁夏回族对油香很讲究,一般在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净,以保持清真。吃油香时,要用手顺着刀口掰着吃,忌讳一口一口咬着吃。

       烩羊杂碎

       将羊的头、蹄及心、肚、肠肝等内脏洗净煮熟,切成长段掺和均匀,加入香菜、辣椒等佐料烹制后,盛入盘中,菜色红润油亮,吃起来汤辣、味浓,堪称一绝。

       好了,关于“大武口”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武口”,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